从西元三二四年起,君士坦丁堡就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是基督教世界的明珠。从阿拉伯人到维京人,有许多人尝试要占领这个地方,但是全部都失败了。海面上防卫它的是一支庞大的海军,在陆地上环绕着它的是传奇的狄奥多西城墙,使君士坦丁堡几乎固若金汤。
这城墙越过半岛,延伸约六,五公里,城墙有二十公尺宽,号称有七公尺深的壕沟,有管路可以引水迅速淹没壕沟。壕沟之后是外墙,有可以俯视护城河的巡逻步道。然后是第二道城墙,这里有塔楼及一处内置平台,这个发射平台可用来射击攻打护城河和第一座城墙的敌方部队。在第二面城墙后是第三面内城墙,它差不多有五公尺厚,十二公尺高,并且有面向敌军的九十六座突出的塔楼。塔楼间相隔约七十公尺,高约二十公尺,可容纳约三门炮。

可想而知,君士坦丁堡被认为是牢不可破之地。但是在一四五三年,它面对了至今为止最大的敌人:有一个攻无不克的新帝国,它打算把君士坦丁堡变成自己的首都。
奥图曼帝国起初只是十三世纪末的一个小土耳其酋长国。在一百年之间,它扩张到色雷斯、塞萨洛尼基和塞尔维亚,然后在其大军撃败十字军以后,打算猛攻拿下君士坦丁堡。然而它最初的行动,分别在一三九四年和一四二二年,都没有成功。一四四四年穆罕默德二世崛起,决心要拿下这个地方,奥图曼人期望用两个秘密武器横扫拜占庭人;火药,以及一个被称为耶尼切里军团的精锐军事单位。
跟马木路克颇为类似,耶尼切里军团也是奴隶战士组成。每五年土耳其的行政官员就会到各自负责的地区寻找年龄介于八到二十岁之间最为强壮的男孩,然后将这些人从父母身边带走,成为耶尼切里军团的成员。许多基督教家庭并不会因此沮丧,反而为此感到高兴,这让他们的儿子有了在社会上晋升的机会。许多耶尼切里军团成员晋升到上校,甚或成为政治家,要不是被带到耶尼切里军阑,迢些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种机会。当然有些家庭并不乐见儿子被抓走,由于已婚男人不得成为耶尼切里军,因此许多男孩年纪轻轻就结婚了。
被带到伊斯坦堡之后(奥图变人后来可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男孩会受到检视并被编入两份名单之一。最聪明的男孩会被以「内勤(部门)男孩」的身分送到苏丹的皇宫学校。如果运气好,就注定会晋升到高贵的职位。在那里,他们学习宗教,以及土耳其、波斯、阿拉伯文学。体能方面的活动也会积极推动,男孩们骑马、投掷长矛、射箭、摔角、举页,也学音乐。学校很重视诚实、忠贞和礼节,这些被认为是任何一个政治家幼苗所必须具备的特点。
那些没有入选到第一份名単的男孩,被称为「外勤男孩」,会被送到地位较高或比较受敬重人们的家里,进行他们第一阶段的敎育,学习土耳其语、伊斯兰,还有奥图曼社会的风俗和文化。过了五到七年这样的日子之后,男孩会送去在首都的恩德偷培训学校,接下来的六年,接受不同专业的训练,如工程师 、工匠 、步枪兵、神职人员、弓箭手、炮具等等。
过着像修道士般的生活,耶尼切里军接受的训练纪律严格,颇类似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不像其他的穆斯林,他们被要求单身,禁止蓄物,不过小胡子是可以的。他们也被鼓励学习哈吉・贝克塔什・维利这位苦行僧,他担任的是类似教士的工作。为了象征对神职的奉献,他们戴一种称为波克(领金)的特别帽子。帽了前方有一个装东西的地方,意指装汤匙用。这象征所谓的「汤匙兄弟」,反映出耶尼切里军之间的战友情谊,他们吃 、睡、战斗,还有死亡都要在一起。
耶尼切里军负责保卫君王,是弓术专家,擅长使用斧头、棍棒或匕首。他们的代表武器是双曲的土耳其无锷弯刀,这种刀在砍向敌人时,几乎可以把对方砍成两半。